我不喝牛奶宣言
2018-02-11 12:40:53
  • 0
  • 1
  • 2

我不喝牛奶宣言——从“沙漠变绿洲”说起

钱 宏

(中国作家恊会会员、复旦大学访问学者)

全球共生研究院高级顾问張象樞先生一早在“GDE价值参量”里分享了《在沙漠变绿洲这件事提上日程,现实可行,中国又一大进步》。我相信,沙漠变绿洲在技术上和决心上已经完全没有问题。

在以人为本和科技主义的双重“得理不让他(她它祂)”的人本主义心態下,沙漠变绿洲,看上去显然是件好事。而且,包括“沙漠变绿洲”在内的诸般“人间奇迹”,都是工商文明的资本主义+主权国家世界秩序改造自然、改造社会、改造思想逻辑阈值的必然展开(另一种表达是:与天斗,其乐无穷;与地斗,其乐无穷;与人斗,其乐无穷)。但是,我想说,这种“好事”,也只能適可而止。

因為整個地球是一個全生態共生系統。自然存在的沙漠,及风力作用下的沙尘暴,与人为因素造成打破生態平衡的荒漠化,完全不同。沙漠,及沙尘暴,是对地球生灵生命力适应性的激勵機制之一,属于“超主权”的自然行为。同時,又可以调节海水矿物质成分和水温温差,使海洋生物、微生物正常繁衍生息——這是地球母親生命自组织新陈代谢內外平衡恊和的表徵之一。

所以,凡事过犹不及!

尊重和維護每一种生灵的自组織与外平衡特性的共生权,克制“以人為本”的極端主義價值偏好,自覺“限制人類文明的足跡”,防止荒漠化、物种灭絕、繼續侵犯荒野(地球全生態保留地),修复逆转空气、水源、土地、身心灵毒化过程……實現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与自然及人与本身“两大和解”,回归人类自身生存生活的初始条件、心理-物理條件、邊界條件。

人类,作為所謂萬物之靈,謹守共生法則、維護包括自身特性在內的一切生靈的共生权,負有特別的责任。履行這份責任,需要真正的大智慧、大慈航、大格局!

象許多杂食動物一樣,人生而既非完全肉食性動物,也非完全性草食性動物,而且,人類还是一種“八识具足非独存”的“段食”動物——“香味触为体,分分段段受用,以资益身分”,为众生依四食住(段食、触食、思食、识食)之一——關鍵在於把控好一個適當又适宜的度,去掉奢侈浪费(多余的)、似是而非、自以為是、以非為是的偏好与貪焚,比如吸毒、抽烟、喝牛奶、围猎野生動物、催化养殖食品、大规模农林水牧渔垦植规划开发(毀林、墾丁、围堵江河湖海、外空间侵蚀)……

有朋友说,那么象佛教徒一样,行素食主义就好了。我想说,这与素食主义无关,非要算个什么主义(有讲究有格调的生活方式),那就算是一種新自然主义,一種注入生態文明共生权内涵的自然主义或地球主义。

而且,素食主义,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自然的——自然的意思是,各種心理、物理、地理、生理條件相互作用,共襄生成了地球上不同的植食动物、肉食动物、腐食动植物、冷食动物,还有杂食微生物、植物、動物,不管叫生物界食物链生態,还是生物适应性演化的激励机制,都是全生態共生法则的表征方式——正如工业化生产肉食一样是反自然的,素食主义与人本主义一样,只不過是反自然的两个极端。

诚然,在人类做不到可能触食、思食、识食(追寻可能的世界,科技日报,1989),且共生法则和共生权意识又不普及的情况下,素食主义,也是人类富有智慧的克己行为。我对素食主义的提倡者,深怀敬重!

我昨晚看到《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》一文,的确如文中所说,发现了人类喝牛奶之愚蠢无知,于是,寫下这段文字,也是我的宣言:

1993年的某月某日,我在南昌宣布戒掉一天三包烟的坏习惯,自那一天至今,我没有再抽过一支烟,再好的烟对我来说都是多余物。

今天,2018年2月10,作为提倡“一视为仨,和恊共生”的我宣布,从今天往后,我不再喝一杯工業化生产的牛奶,即使是他国它牛产的牛奶我也不喝。因为:没有一种动物是过了哺乳期还终身喝奶的,而且还喝别的物种的奶(奶牛失去哺乳小牛而产生痛苦情绪产生的奶),简直是可恶至极!

想想那些刚出生,就被强行就从羊妈妈、牛妈妈身边夺走拿去做小牛皮制品而杀死的小公牛、小公羊吧,怎么喝得下去?!还以为真的是奶牛听音乐多产奶才有如此铺天盖地的奶制品呢,我们人类真是太愚昧无知又无耻又自以为聪明的动物!!!

至于人类婴儿(三岁前)缺少母乳哺育,适当和小牛分享牛媽媽自然的奶,另说。正如一位朋友所说,奶牛哺乳小奶牛后还能给予人的补充营养,这跟工业手段大规模生产奶是不一样的,这也是一种人与牛的共生。

最后抄录一段《原德:大国哲学》“参赞化育共生”中一段话,与朋友们分享——

让我们说个“一草养三鲢”的故事:草鱼(即青鱼)是吃水草的,鲢鱼是吃草鱼便便的,鲢鱼的便便又养活了池塘里的水草……那么多少草鱼多少鲢鱼的比例才是最佳搭配呢?

这个“最佳搭配”就体现出中国农民参赞化育的智慧,因为这里体现了“清水”、“草鱼”、“鲢鱼”、“肥料”、“捕食”、“饮用”、“植被”以及“你、我、他关系”等一系列环节的可持续性问题的解决,从而保持“青山”、“绿水”、“渺炊烟”、“明月”、“松石”、“河畔草”进而天地人和的生态循环。

农民与耕牛的分工合作,保障了各得其所——人得粮食并负责牛的安康,牛得稻草且帮助人进行物质生产。这是很典型的共生现象。

“凡间有糖(塘)水喝,有甜(田)水喝。”那牛,先前接到要它到人间帮助农夫的天令,正老大不快,这一听,就高兴地从天上跳到了地下,竟把上门牙都摔掉了。

15岁就当农夫的我,就在这种农民的智慧和想象的滋养中,很快就长大了。再请仔细倾听:

“春到花香处处秀,山河大地是如来。”

“心外无天理,心外无格物。若是有心人,草木皆有言。”

“书通外国,理通天下。”

“只会饿死一口,不会饿死七口。”

“天理、人情、国法,哪一样说得过去?”

“托人似托己。”

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

……

世界上两个唯一没有终断历史的民族:第一个是“重农尚义,耕读传世”的华夏民族,第二个是“重商择利,商学传承”的犹太民族。

“农”的生活方式,不但直接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,而且,华夏人(中国人)凭借自己的观察智慧,发现了天地自然化生万物的互助、互信、互联,以及恊同、恊熵、恊和的共生起源、周而复始,找到了地球母亲生态循环渐次丰富多彩的共生法则,并且用自己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参与着、复制着、完善着这种共生法则,从而使自己成为地球生态循环系统的一部分。

所有农作物的“种子循环”与大自然的生物种子循环都是这样互助、互信、互联,恊同、恊熵、恊和着进而共生起源、共生演化直至完成。——摘自《原德:大国哲学》(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,2012)

正是:参赞演化成人类,自然有为而共生!

陽子2018年2月11日記于南昌御錦城10號3101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